第一章【淮南麒麟】 第二章 韩门立雪2.0 第三章 韩门立雪2.0 第四章 圣人的书,若是办事,则百无一用! 第五章 富弼拜相! 第六章大儒扬名! 江昭点了点头。 官家的算计,他自然也看得出来。 只是,官家忘却了一点。 皇帝子嗣早夭,直至壮年仍无社稷继承人。 这个锅,实在是太骇人,富弼也很难顶住。 除非,富弼不在乎生后之名,欲做那“遗臭万年”的孤臣。 封建时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皇帝无子,臣子天然就该关心皇嗣的问题。 为此,哪怕冒犯天颜也在所不惜,可以谅解。 这一点,后世的皇帝也注定是持以支持的态度。 后世的皇帝都注定支持“君王要早日解决皇嗣”的问题,富弼要是铁了心反着干,那就注定成为反面教材,遗臭万年是真不夸张。 而事实证明,一个本就无子,养望五六十年的老臣,最在乎的就是身后之名。 一如当今官家渐渐在乎起身后之名一样。 富弼,注定不可能跟官家站在一条线上。 当然,这也不一定就是官家的考虑欠缺妥当,也有可能是官家别无选择。 劝官家解决社稷继承人,稳固江山大统,已然成了这些年的第一要务。 无论哪个宰辅大相公上位都会是劝谏立嗣的主力,与其如此,不如选一个有相似痛处的旧臣上位,好歹还有机会动之以情。 “老师书信一封,是要借一借富大人擢升的东风,乘势而起?”江昭斟酌了一会儿,就猜到了老师的想法。 “正是。”韩章点头。 官家有官家的算计,臣子也有臣子的算计。 这一次,他打算撘一撘“顺风车”,借用富弼是庆历旧臣的身份,乘势而起,起复召回。 诚然,富弼的起复与其庆历旧臣的身份没什么关系。 但,富弼身上始终是有着这么一道标签。 起码,在不知情的百姓眼里,富弼就是庆历旧臣! 他是庆历旧臣,官家擢升了他,擢升了庆历旧臣! 也就是说,富弼的擢升,一定程度可以试探民意,试探黎民百姓对庆历旧臣的擢升一事是否敏感。 要是民间没有太大震动,那官家再简拔一位庆历旧臣,也不是不行吧? 这就是韩章“顺风车”擢升谋划。 但凡民间震动不是太狠,“庆历旧臣”的污点就不再那么黑,书信一封送入汴京大内,谈及旧事,叙君臣之谊。 官家若是尚且念及旧情,自会乘势简拔于他。 江昭了然,这确实是个难得的好机会。 自古贬谪官员,大多数都被迫任命,难以东山再起。 可韩章实在是不一样。 他太年轻了! 彼时位列台阁,他才三十七岁,哪怕贬谪了六年,也才四十三岁,正是精力充沛的时期。 意志、经验、政治手段都是巅峰期。 一般来说,宦海一途,六十岁以前,都算得上“年轻”。 韩章才四十三岁,怎么可能认命? 好不容易有了个机会,自然是得拼命一试。 要是这一次不把握住机会,他要想再度起复,怕是得等到新皇登基,拉拢前朝老臣才会再有机会。 怎么可能安心等候? “这一封信,送到汴京你祖父的手上。” 韩章又递了一封信过去。 作为官居正四品的左佥都御史,江志实权名望都不低,因御史的身份缘故,更是可直达御前谈话,举荐他人。 一定程度上,江志还代表了谏官的意见,这很重要。 谏官不一定能成事,但一定擅长坏事。 江志代表了谏官意见,意味着一旦官家有了简拔之心,谏官不会从中作梗。 江昭点头。 “这五封,送予五路大儒,为你扬名。”韩章语重心长的说道:“昭儿,要是我不成,以你声名远扬,也可淡化拜师的影响。” 师徒二人,一荣共荣,韩章是倾力为弟子算计。 花费一些曾经的人情,请大儒扬名,哪怕自己不能起复召回,弟子为官仍有前程。 这事,江昭不好发表意见,只能点头。 恍惚间,他望见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欧阳修! 这就是韩章的影响力。 扬州官吏都只重点注目于韩章的虎落平阳,只注目于韩章表面的官位落差,却并不理解“阁老”二字代表的影响力。 哪怕只上位了一天,那也是阁老,证明其曾经的影响力足以让他位列台阁。 更别说是三十七岁的阁老! 哪怕真的不能起复,韩章认识的都是顶级大佬,虎落平阳也完全不缺为弟子铺路的本事。 “这三封,送予故友。”韩章一脸的追忆,眼中闪过一丝哀意,叹道:“这几年,恩师晏殊,一路奔波,已是六十有余,送一封信慰问吧。 范仲淹一直都是赴任的路上,筠州、颖州、荆州、几地赶来赶去,屁股没坐热就又赶路。上次他来信,说是生了大病,庆历新政,怎么着也得有人扛事,他怕是很难起复召回。” 江昭了然。 无论官家怎么淡化庆历新政的影响,怎么试探民意,都不可免却一件事情。 那就是,庆历新政的确是没有成功。 新政之事,以范仲淹为核心,韩章和富弼是主持者。 至于晏殊,则是那段时间的宰辅大相公,也有间接参与,因此而遭殃。 新政失败,就得有人承担主要责任,哪怕乘势而起,官家也有擢升之心,也不可避免主持新政的三人起码得有一人不能起复召回。 一旦三人都起复召回,那事情的性质可就彻底不一样。 如今,富弼已经起复召回,晏殊年事已高,且曾是官家的老师,官家若是在乎名声,就不可能让他背锅,韩章则是正直壮年,正是经验丰富、思路清晰、精力丰沛的时候,处于治政的巅峰期。 相比之下,范仲淹的位置很尴尬,年纪不是最长,不容易得到体谅,也不是最小,精力不够充沛,身体还不好,又是新政的核心人物。 范仲淹,注定难以重回庙堂。 “这一封,送予富弼。”富弼作为未来的宰辅大相公,他的意见很重要。 “这几封,送到汴京一些高官的手上。”韩章又递了几封信过去。 有人就有利益之争,而一个人注定斗不过一堆人,进而衍生派系之争。 大周文官派系,素来传承久远,顶层的文官圈子就那么些人,是以欲入阁者多有归属的“派系”,一些派系甚至是太祖、太宗时期就存在,绵延传续。 恰好,韩章的老师是晏殊,上一任的百官之首! 他是晏殊真正意义上的弟子,传承自太宗时期的名相寇准一系,若是不出意外,晏殊退下以后,他就是下一任的党魁。 可惜,两人皆是遭了殃。 好在,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晏殊遭了殃,但庆历新政名义上的主持者并没有他,却是让派系得以残喘。 官家仁慈,也并未实施清算之事。 是以,哪怕晏殊致仕、韩章遭贬,哪怕派系官员都遭到了政敌打压,余留的庙堂势力也仍是不浅,尚有辗转余地。 韩章一旦起势,注定一呼百应,顷刻间又是一尊庙堂上的巨无霸。 江昭收着信,顺势瞅了一眼,几封信送予的官位最高的人是文彦博,阁老之一。 这位也是主张改革的改革派,但那时文彦博并未入阁,也就没资格担任庆历新政的主持者,因此也就并未遭到清算。 不过,韩章与文彦博并不是一个派系的人物,双方只能算是朋友。 除了文彦博,官位最高的应属礼部左侍郎王尧臣,这位倒是韩章一系的人。 正三品! 江昭沉吟道:“弟子的母亲出身江宁海氏,外祖父是正三品的太常寺卿,于朝中应该也能说上几句话。既是涉及恩师起复召回之事,万万不可放松,不若让家母书信一封,一同送往汴京。” 江昭的生母名为海惜蕊,乃是江宁海氏嫡女,海氏一族世代簪缨,五世翰林,人脉资源都不浅。 “也好,也好。”韩章点头,欣慰一笑,起身望向窗外。 饶是他,也不免心中悸动。 这一次,他既有传世佳话,又有清流御史支持,党羽上谏,要是这都不能成...... ....... 第七章 麒麟才子,淮左江郎!(4k) 第八章游历观政! 第九章 五年! 第十章 姻缘? 第十一章返乡! 第十二章 插钗议亲! 第十三章 华兰! 第十四章定亲! 第十五章 科举! 第十六章 游京! 第十七章 你办事,我放心! 第十八章 嘉佑龙虎榜! 第十九章春闱! 第二十章 策论第一! 第二十一章 会元! 第二十二章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4k) 第二十三章 再度扬名!(4k) 第二十四章东华门外唱名!(4k) 第二十五章 三苏佳话,文曲星扎堆! 第二十六章 金殿传胪,为天下进士之首! 第二十七章 衣锦还乡! 第二十八章求助! 第二十九章 顾廷烨的窘境!(为大家加更) 第三十章顾廷烨!(4k) 第三十一章 官字两张口!(4k) 第三十二章 盛华兰的嫁妆! 第三十三章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 第三十四章 敬茶! 第三十五章 入族谱 第三十六章 就职上任!(4k) 第三十七章 第一次上朝!(4k) 第三十八章 兖王与邕王 第三十九章贺表缺了一份! 第四十章 宰辅大相公的拉偏架! 第四十一章 江昭:我去拿贺表? 第四十二章 万众瞩目!(5k) 第四十三章 秒了!(4k) 第四十四章 臣是嘉佑二年的进士!(今天更了7k,求点票票) 第四十五章 审案(4k) 第四十六章 昭字,不能去!(5k) 第四十七章 韩章入阁!(4k) 第四十八章 小阁老? 第四十九章 江志致仕,马球会!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 江府,书房。 “祖父,您唤我?”江昭入内,恭敬的行了一礼。 这些日子,因政斗和公务的忙碌,他都没什么闲暇时间。 这一次,几个好友相聚,期间又引来了顾廷烨,六人一起饮酒畅谈近三个时辰。 江昭这会儿才刚回来。 尚未入门,就得到了小厮的通报,说是祖父要见他。 书案,江志正执笔手书奏疏。 见孙儿回来,江志抚须颔首,开口道:“过几日,老夫有意乞骸骨,昭儿觉得怎么样?” 江昭一惊,找了一把椅子落坐,旋即点头。 “自是好事。祖父六十有五,操劳日久,早就应该颐养天年。” 庙堂上的争斗,时刻耗费心力。 这个时代,普遍短寿,六十五岁已然是非常高寿,早就该致仕修养。 “哈哈!”江志一笑。 致仕的事情,他早就有过的规划。 自二月以来,他就不断的带着孙儿见人,传承人脉。 时至今日,该传承的人脉早就已经传承。 本来,他还打算再待上一两年,为孙儿扛起一片天。 不曾想,以孙儿的本事,竟是可于庙堂之上进退自如。 此外,其师韩章也已经入阁,治政天下。 如此,江志心中再无担忧,自是有了提前致仕的心思。 就如江昭所想一样,六十有五,在这个三十岁就可自称“老夫”的时代,可是妥妥的老龄高寿。 老龄之人,上午还精神抖擞,下午就旧疾发作也并非不可能。 江志临老,自然有意重归故乡生活。 自二十余岁考上进士功名,外放一县主管,他就几乎一直都是在外地为官。 如今,临了六十五岁,怎么着也得回去看一看。 落叶归根! 反正,孙儿撑得住场面,他心中也没什么顾虑。 “老夫走了,这汴京的政局,你可就得自行注意。” 江志叮嘱道:“一些该有的人脉,记得维护。不过,也不必本末倒置,只要你仕途通达,那些人也会主动维护与你的关系。” “孙儿省得,这些老师都训诫过不止一次!”江昭应声道。 作为三十七岁就成为内阁大学士的存在,韩章无论是学问、亦或是政斗,为人处世,都是一等一的存在。 说他是这个时代最好的老师之一,也并不为过。 “嗯!” ....... 兰若庭。 这是江昭住的院子。 时值子时初(二十一点),仍是灯火通明。 一进庭院,江昭就望见了妻子。 盛华兰一袭浅蓝莲纹织锦裙,头上仅是简单的挽了一个发髻,插上一枝木簪。 一眼望上去,清素典雅,有一种别样的风情。 “官人!” 一见江昭,盛华兰连忙迎了上去。 江昭搂着佳人,大步入内。 盛华兰的两个陪嫁丫鬟,一名采兰,一名彩簪,两人相继呈上蜜水和饭菜。 一盆温水泡脚,享受着妻子的按摩,江昭舒畅一哼。 他缓缓说道:“方才,我与祖父洽谈。祖父已年逾六十有五,有意乞骸骨,下淮左颐养天年。” “呀!”盛华兰一惊。 “祖公一生宦海沉浮,年岁六十有五,为的就是撑起淮左江氏。 如今,官人已然成器,可撑起江氏,祖公年迈而乞骸骨,也是应当的事情。”盛华兰轻声应道。 江昭颔首。 是啊! 如今,轮到他撑起一片天了! 江昭一叹,余光惊鸿一瞥,不免目光微动。 此刻,盛华兰半跪着为他揉捏按脚,因衣裙松散的缘故,以他的视野,却是可隐晦的望见那一抹沟壑。 隐隐约约,甚是惹人好奇。 佳人身子微动,更是有一团挺拔圆润晃动。 兼而盛华兰这一身相对素净的打扮,却是不免让人尘心思动。 “抹布!”江昭说道。 盛华兰闻声取过抹布,为丈夫擦干脚。 江昭轻笑一声,双手抱起妻子,大步往拔步床走去。 盛华兰一惊,“呀”了一声,意识到什么,贝齿轻启,一双眸子立刻就清润起来,轻轻将头埋进丈夫胸怀。 “华儿,为我褪衣!” “嘶~!” “哼哼.....” ...... 半个时辰过后,巫山云雨消弭。 盛华兰依偎着郎君,轻声道:“午时,吴大娘子特意来拜访,并送来了一份帖子,说是要举办马球会,官人可要去?” 事实上,除了江昭,这些日子盛华兰也忙了起来。 此次韩章入阁,不乏一些名门官眷有意交际,可韩章之妻早已丧去,管家的是小妾崔氏。 这位小妾崔氏,倒也受宠,且是识大体的人物,算得上是韩氏内宅的实际管理者。 不是正妻,胜似正妻! 可小妾终归是小妾,名不正言不顺。 小妾交际拜访一些官眷,未免会惹得一些争议。 于是,崔氏就喊上了盛华兰,两人一起出去。 如此,以江昭之妻盛氏的名义去拜访,崔氏相随,也就不失名正言顺。 也因此,盛华兰的官眷交际圈子都广泛了不少。 永昌伯爵府的吴大娘子,也是交际圈之一。 “娘子想去吗?”江昭反问道。 “想。”盛华兰玉手轻点,轻声答道。 江昭颔首道:“行,那就去!” “届时,喊上子瞻、子由、子平、子宣,一起游玩也不错。” 恰好,他这段时间也有空闲,可以适当放松一二。 “谢谢官人!” ....... 文德殿。 文武百官,满朝朱紫,有序分列左右。 “诸位爱卿,可有事上奏?”官家赵祯照常问道。 江志一步走出,恭谨道:“臣江志,本微末之人,承蒙陛下洪恩,得以位列御史,执掌监察之责。 然,今臣已年逾六十有五,精力渐衰,时常力不从心,恐再难胜任御史之职,有负陛下厚望。 恳请陛下恩准臣乞骸骨归乡,以度残年。” 赵祯点头。 这个事情,江志已经呈奏了奏疏上去,他已经知晓。 臣子乞骸骨,怎么处置,都有惯例。 赵祯袖袍合拢,说道:“卿自任御史以来,恪尽职守,刚正不阿,肃正朝风,朕心甚慰,实为社稷之栋梁,朕心实在不舍。然卿鬓发尽白,朕亦不忍强留。” “如此,准奏!” “特赐绢三百匹,良田十顷,供卿颐养天年!” “老臣拜谢陛下!” 江志含泪一拜。 自此,江志乞骸骨,下淮左! ....... 第五十章 马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