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311章 这世上竟有人能逼得李相爷让步!
夜间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却说曹操既克成都,在稳定住局势以后,并不打算留着刘璋这个政治隐患。


        

便派程昱去将之除掉,幸得张任及时发现,找到刘璋,力劝他赶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刘璋无奈地摊了摊手:


        

“今吾已非益州牧矣,诸郡皆已面降曹魏,吾更复何往?”


        

“恐甫一出府门,即为魏人所执也。”


        

刘循侍立在侧,从旁劝道:


        

“.父亲,纵如此,我等又岂可坐困于此,以待毙乎?”


        

张任满脸焦急,不时地望一眼窗外,快速说道:


        

“主公宜速行!迟则祸至矣。”


        

刘循也在旁侧催促,劝刘璋赶紧离开。


        

刘璋满脸苦涩,大声叫道:


        

“诸公勿吵!容我仔细考虑考虑。”


        

诶呀!


        

张任却等不了了,径向前扯住其袖。


        

此时驿馆外马蹄声碎,火光渐近。


        

张任麾下偏将已率死士二十余人破门而入,齐跪请曰:


        

“魏人欲加害主公,乞速移驾!”


        

刘璋尚犹豫间,张任喝令:


        

“取主公常服来!”


        

亲兵急取葛巾皂袍,张任亲手为刘璋更衣。


        

忽闻喧哗声愈近。


        

“事急矣!”


        

张任劈手打灭烛火,背起刘璋便走。


        

后窗跃出时,刘璋腰间玉带钩挂窗棂,张任拔剑斩之。


        

将士扶刘璋上青骢马,张任亲自执辔。


        

行至南门时,被一队士兵拦住去路。


        

张任视之,乃蜀将张翼也。


        

张翼同为益州本土将领。


        

出于安抚需要,曹操基本上没动蜀地将领的官职与兵权。


        

当然,张任这种忠心耿耿的除外。


        

曹操第一个就是拿他开的刀,剥了他的兵权,以防后患。


        

由于只削了张任一人,其余将领不仅无事,且大多升官。


        

所以众人明面上还是臣服了曹操。


        

“吁~~”


        

张翼勒住战马,向张任一拱手:


        

“吾奉曹公之命,在此把守南门。”


        

“君欲何往?”


        

张任以鞭指曰:


        

“如今成都方陷,伯恭便欲卖主求荣乎!”


        

张翼一皱眉头,犹豫一下,到底是喊出了那句,“放行!”


        

“将军!”


        

众副官赶忙凑上来,小声提醒张翼说道:


        

“倘使曹公知晓,必然问罪!”


        

张翼颔首,闭上双目,沉沉地点了点头。


        

众副官明白了张翼的意思,只得无奈叹口气,传话小兵道:


        

“快放行!放行!”


        

南门打开,张任赶忙带着刘璋等众,迅速出城。


        

未过多久,程昱已经率兵追到南门来了。


        

时东方既白,程昱勒马问张翼道:


        

“将军可见着刘季玉否?”


        

张翼按剑而立:“确系末将放行。”


        

左右将校闻言,无不色变。


        

他们暗想张将军为何如此实诚?


        

东南西北四处大门,都有将领把守,程昱未必便知晓是他们放的。


        

如今你主动承认了,以曹操的性格,我们岂会有好果子吃?


        

程昱却佯惊说道:


        

“将军奉命在此把守南门,却私自放走刘季玉。”


        

“不畏曹公降罪耶?”


        

张翼苦笑着摇了摇头,无奈叹道:


        

“吾未能随主死节,保守成都军民,已负大罪。”


        

“若再卖主求荣,九泉之下有何面目见先主!”


        

言罢解下印绶掷地,“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张翼内心其实也很矛盾,他既乐于见着有人使蜀地焕然一新。


        

但君臣一场,又不忍心见着刘璋死。


        

只能说要怪就怪刘璋昨晚刚好从他这里过,若不然,他断不会犯此低级错误。


        

“哈哈哈。”


        

不想程昱不怒反笑,抚掌赞叹:“将军真义士也!”


        

遂下马拾印,亲手为张翼佩回:


        

“魏公素重忠义,必不相负。”


        

“将军义气如此深重,魏公一定不会怪罪你。”


        

于是将此事回报给了曹操。


        

“哦?”


        

曹操得知后,面露难色,“人跑了,没能捉住?”


        

程昱则有条不紊地分析道:


        

“魏公不必着急,如今益州其他诸郡皆已招抚。”


        

“可传令各郡太守,将道路封锁,不许放过。”


        

“料不是人人都似张翼一般,敢私自放走刘璋。”


        

“那张翼如何处置?”曹操问。


        

“如今蜀地初定,人心不宁。”


        

“似张翼这般心怀旧主者,不在少数。”


        

“今正好借此机会,勉其忠义,重加赏赐。”


        

“以此来大结蜀人之心,时日一长,蜀人自然归附矣。”


        

曹操从其言。


        

即命取黄金百镒、蜀锦千匹相赠。


        

张翼得赏,面北而谢。


        

……


        

至于刘璋这边,他们连续奔走了一夜,人困马乏。


        

“循儿,我们这是到哪里地界了?”


        

刘璋疲惫不堪,坐在一个岩石旁边,用扇子使劲扇风。


        

刘循正在河边打水,闻得刘璋喊声,持着水碗走了过来。


        

“父亲,咱们到巴郡了。”


        

言罢,将手中的水碗递给刘璋。


        

“此去江州,还有一段路程。”


        

“父亲,先喝碗水解解渴罢。”


        

刘璋望一眼水碗,慨叹道:


        

“这是河水吧?”


        

“这我可不喝,我要喝蜜水。”


        

刘循一怔,道:


        

“父亲权且暂忍一时,等到了江州,见着严太守之后,再喝蜜水不迟。”


        

“唉,好罢。”


        

刘璋接过水碗,将河水一饮而尽。


        

他是真的渴了。


        

一碗喝罢,仍觉不够,又让刘循去再打一碗来。


        

这时,张任也走了过来,他适才正在查看地图。


        

“主公,末将已命人去知会一声巴郡太守严颜了。”


        

“此人已经答应,愿意配合我们举兵起事,助主公重返成都。”


        

刘璋闻言,挥了挥手,拒绝道:


        

“大势已去,仅靠一巴郡,如何能够重夺益州。”


        

“况益州百姓,皆因我而陷入战端,吾又岂忍再造杀业?”


        

这……


        

张任一时愣住。


        

倘若领导本人都选择摆烂躺平了,那当属下的再努力又有什么用呢?


        

这时,刘循已将第二碗河水打好,走上前来。


        

“张将军,我也觉得父亲所言有理。”


        

“曹操势大,今已占据主动权,仅靠巴郡一地,绝不可能东山再起。”


        

“而且听闻曹操已遣心腹之人,到给地郡县任职。”


        

“此举无疑是为了加强对蜀地的控制。”


        

“我料此时江州,已有曹魏宗室人员在那里了。”


        

“此去投严颜,无异于自投罗网。”


        

“万一有错,非但连累严将军,我等也定会再次落入曹贼之手。”


        

张任便问,“那公子有何建议?”


        

刘循一凝眸,沉声说道:


        

“这几日,我思考再三。”


        

“以为只有投奔荆州一途而已。”


        

“荆州诸葛孔明,向来对我西川友好。”


        

“我西川使者到荆州也是备受礼遇。”


        

“今诸葛亮总督荆州军政,兵精粮足。”


        

“又离此间最近,我想唯有去投荆州,才有可能躲过曹操的追杀。”


        

“说不定,还能借助荆州兵,助我等收复西川之地。”


        

张任不待刘循说完,霍然起身,腰间佩剑撞得甲胄作响:


        

“公子此言差矣!”


        

又转身对刘璋一拱手,说道:


        

“主公岂不闻‘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刘璋手中的水碗盏微颤,溅出几点水渍,不明其意。


        

张任手指东南方向,沉声道:


        

“当年刘备派诸葛亮下江南时,也扬言说要助刘琦公子,收复荆州。”


        

“可今日如何?”


        

言至此,一拳击在石墩,震落其间积尘。


        

“而今,荆襄九郡已尽归诸葛孔明矣,刘琦公子安在?”


        

“诸葛亮虽然对西川友好,但其只是怕我等倒向曹魏罢了。”


        

“今若往投之,必为其所制,如弈者之棋子耳。”


        

“正如刘琦故事,主公切不可刚出虎穴,又入狼窝啊。”


        

刘璋搁下水碗,叹道:


        

“玄德乃吾宗室兄弟,同为景帝之后,岂有害我之理啊?”


        

又一指山河大地,感慨:


        

“今四海虽大,除荆州外,更有何处可托残躯?”


        

张任单膝跪地,铁甲铿然:


        

“主公!刘备绝不会真心实意助我等收复西川之地。”


        

“好了——”


        

刘璋烦躁地一挥手,拂袖而起,正色道:


        

“吾意已决,就这般定了。”


        

“即刻去投荆州,见诸葛孔明。”


        

在投荆州方面,一向暗弱的刘璋,此刻态度却很坚决。


        

他不是没有考虑过张任的提议,就是利用巴郡为根据地,重整山河。


        

但在这个问题上,不论是张任亦或者是刘循,都没有刘璋看得明白。


        

刘璋清楚,益州的核心领土就是蜀郡、广汉一带。


        

一旦这一中心地带失去,益州任何地盘都不可能是成都的对手。


        

至于巴郡,那就更不可能了。


        

因为这里生活的主要是巴人等少数民族,他们其实一直不服刘璋的统治。


        

当年张鲁割据汉中时,就曾联络巴族首领,一同对抗成都。


        

如今见刘璋丢了江山,巴人幸灾乐祸还来不及。


        

哪里肯助他“复国”?


        

张任见刘璋心意已定,只得无奈地一拱手:


        

“既如此,任当以死相随!”


        

休整过后,张任命军士尽换平民服饰。


        

途经涪水,见两岸蒹葭苍苍。


        

刘璋竟不知为何悲从中来,忍不住垂泪,哭泣道:


        

“西川之地不为吾所有矣!”


        

众人相视一眼,无不默然。


        

……


        

河北,邺城。


        

这日,李翊正如往常一般,于衙署内办公。


        

忽然,甄尧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他面色沉重,小心翼翼地朝李翊一拱手:


        

“禀丞相,张卫拒绝了相府的提议,不愿成立五斗米道弘化司。”


        

“嗯?拒绝了。”


        

李翊眉头皱起,将毛笔搁在案上。


        

适才甄尧提到的张卫,正是那位五斗米教的教主、师君张鲁的弟弟。


        

自汉中被曹操夺下来之后,他们利用曹魏政权宽待张氏家族的机会。


        

或明或暗地,向社会下层和上层传播五斗米道。


        

其传播范围之广,不仅仅是在三辅地区,甚至包括北方与中原地区。


        

这其中也自然是包含有李翊所在的河北了。


        

因为河北人口稠密,经济繁荣。


        

对于这一片区的米教传播,张鲁也是相当重视,派出了自己的亲弟弟张卫来负责。


        

而张鲁本人呢?


        

他则是住在雒阳,这里也是米教新的教会中心。


        

至于河北政府对于张卫的到来,以及其所带来的米教,是一个什么态度呢?


        

答案是持包容的,甚至是宽容的态度。


        

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张氏在汉末是非常得民心的。


        

因为汉中的地缘位置好,四处闭塞,受到的战乱影响很小。


        

兼之张鲁的德政,汉中俨然是汉末的一个世外桃源。


        

等于张氏家族,在汉朝是很有群众基础的。


        

据后世统计,在汉末人口大减的情况下。


        

直接信教的群众高达五十万人,而历史累计信教的人则是高达数百万人。


        

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


        

既然如此,


        

以李翊为代表的相府,为什么同意张卫入河北,甚至是传播五斗米教呢?


        

难道河北就不怕养出第二个张角吗?


        

这主要还是因为米教与张角的太平道教有很大不同。


        

虽然都是道教的衍生,但米教的教义核心宗旨是引人向善。


        

其戒律不仅包含禁酒、戒杀生、反偷盗等内容。


        

甚至鼓励助人为乐,推行“义舍”制度。


        

鼓励信徒将多余的米肉放入公共粮仓,供旅人按需取用,限制“量腹取足”以防贪占。


        

这些引人向善的教义,是有利于提高群众基础素质,稳定社会大环境的。


        

所以李翊同意了张卫进入河北,宣传米教。


        

除此之外,也是为了解决张角太平道教的历史遗留问题。


        

任何三国游戏中,野怪基本都是黄巾军。


        

明明张角已经灭了,却还是能看到不少黄巾教众。


        

因为当时依然有很多人信奉大贤良师,信奉太平道教。


        

导致黄巾余孽,一直层出不穷。


        

虽然其已经不可能对地方政府构成威胁了,但还是不利于构建一个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府高层经过讨论,一致认为。


        

与其采取暴力手段,严格禁止民众信奉太平道教。


        

不如用魔法打魔法,推广相对温和的米教,以此来淡化黄巾势力的历史影响。


        

任何宗教的发展,只要它想发展成为国教,那它都离不开国家与政府的支持。


        

靠着李翊在背后的推动,五斗米教在河北稳定发展。


        

已经有超过百万人口信奉五斗米教了。


        

那这会不会成为第二支黄巾军呢?


        

正如上面所说,米教他比起太平道教来相对温和。


        

张角其实还是利用了底层民众吃不上饭,趁机煽动其造反的。


        

中国的老百姓,只要饿不死,不到穷途末路,是永远不会轻易地去跟随别人造反的。


        

何况,米教之所以能够在河北传播这么快,不单单是靠河北政府的推动。


        

更重要的是其自身就具备传播优势。


        

五斗米教严格意义上讲,它并不是一个正宗的宗教。


        

因为它没有基督教、伊斯兰教那么多复杂的仪式。


        

它毕竟衍生于道教,讲究的就是清心寡欲,一切从简。


        

所以卖相好,成本低。


        

根本不需要民众花太多精力在其身上。


        

并且其也没有道教那些炼丹之类的高成本、高精力的活动。


        

除此之外,米教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


        

那就是比起其他宗教,你入教就要让你交钱。


        

甚至没交够钱,你都得不到“救赎”。


        

但米教不会。


        

五斗米教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最开始的时候,要求教众入会时须纳五斗米。


        

但张鲁为了推广传播米教,就改为教会反过来给你米。


        

当然,肯定不可能每人五斗,大多是象征性的给一点。


        

这对于老百姓而言,基本上是不拿白不拿。


        

更何况基本上你一入会,上面就会有师君带你、教你。


        

这很符合国人的“抱团”思想。


        

因为遇上事了,大家就可以抱团在一起解决。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米教才能够在河北茁壮成长。


        

就在上个月,


        

李翊甚至还在百忙之中,亲自接见了河北片区的负责人张卫。


        

在会上,李翊不吝赞词的表扬了张卫在河北的工作。


        

称赞其在教化民众向善的方面,为河北做出了积极贡献。


        

能得到李翊的点名表扬,这是张卫自己争气努力的结果。


        

但正所谓,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午餐。


        

见五斗米教在河北发展壮大,信徒渐渐增多。


        

李翊也觉得是时候开始摘“桃子”了。


        

当然,也不算摘桃子。


        

应该说,不管米教教义有多好,它毕竟是一个庞大的宗教组织。


        

那么作为政府机关,就必须加强对它的控制。


        

所以,李翊正式向张卫提出了,成立五斗米教弘化司的提议。


        

明面上,说的是为了帮助米教发展,加强政府与教会的合作。


        

实际上就是为了方便控制米教高层。


        

因为米教的群众基础很好,它可以很方便帮政府传达信息。


        

以此来达到对民众的宣传效果。


        

将来不论是政府出台什么政策,亦或者是对外发动战争。


        

都可以通过米教进行宣传,以加强群众对政府决策的拥护。


        

这有点儿像古代的新闻媒体。


        

所以它必须被相府严格管控,尤其在已经成型的情况下。


        

本以为,这应该是一个合作双赢的机会。


        

毕竟有政府站台,米教才能够进一步传播,甚至发展成为国教。


        

可令李翊没有想到的是,张卫——竟然不许!


        

“……张卫在想什么?”


        

李翊撩衣起身,捋着颔下胡须,表示不解。


        

“……这,相爷,张卫还让我回复您。”


        

“他说、他说……”


        

“他说什么?直言无妨!”


        

“喏。”


        

甄尧擦了擦额间的汗水,说道:


        

“张卫说——”


        

“米道者,乃导民向善之径也,非尔曹制众之术也!”


        

嗯?


        

仅这一句话,便令李翊眉头皱起。


        

张卫这话的意思,不就说我我们政府是想通过米教,来控制民众思想吗?


        

虽然李翊确实是这么个意思,但这话说的太难听了。


        

国家向民众宣传正确的思想,这有何错?


        

怎么到你张卫口中,竟表达得那么龌龊?


        

甄尧的话还在继续,将张卫的意思进一步表明。


        

“张卫还说,他知我等所谋——”


        

“异日齐国兴兵,必欲假我教以惑黔首,驱之赴死如刍狗耳!”


        

“吾教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馋酒。”


        

“岂为虎作伥之辈耶?”


        

“可劝李……哦不!可劝相爷您速绝此念!”


        

“若不然,有死而已!”


        

嘶……


        

李翊倒吸一口凉气,没想到张卫这厮居然会这么刚。


        

“尧卿,汝再去见一趟张卫。”


        

李翊思索再三,决定接着与张卫谈判。


        

“告诉他,河北可以不设立五斗米教弘化司,但是——”


        

话锋一转,“各郡米教分会,必须设立靖民监。”


        

“凡布道、授箓、聚众,皆需向靖民监报备。”


        

此举其实已经是李翊做出让步了。


        

很少有人能让李翊做出让步,但也仅是让步于此。


        

不论如何,河北政府是必须要控制住米教教会的。


        

如果其拒不配合,那它即便有积极意义所在,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相爷,若是张卫依然不从呢?”


        

甄尧此前碰了一鼻子灰,对李翊新下达的任务,依旧不抱有信心。


        

“尧卿莫非忘了太平道教乎?”


        

李翊冷声一笑:


        

“吾设立靖民监,也是为了防止米教成为下一个太平道教。”


        

“毕竟,张卫也不想成为第二个张宝吧?”


        

甄尧顿时恍然大悟,明白了李翊的意思。


        

其言外之意,就是在敲打张卫。


        

如果没有我河北相府扶持你,你米教根本发展不起来。


        

我既然能够扶持你起来,也能轻松覆灭掉你。


        

我随时都能够把你张鲁、张卫之流,打成张角、张宝那样的叛逆。


        

劝你不要不识时务……


        

“明白了!明白了!”


        

得到了李翊的保证,甄尧顿时有了底气。


        

这就好办了,这就好办了。


        

很快,甄尧再次出发,去到民间,见着了张卫所在的河北米教教会中心。


        

甄尧按剑登阶,掷令箭于香案,大喝:


        

“相府有令!”


        

声音洪亮,惊得道众手中符箓纷落如雪。


        

张卫盘坐于阶上,并不睁眼。


        

哼~


        

甄尧见其如此傲慢,心中更加不爽。


        

好在这次自己是有备而来,筹码足够,有的是底气向你张卫蹬鼻子上脸。


        

上一次吃瘪,是因为他是抱着与其“相商”的态度。


        

但这一次,可就是“通知”了。


        

“相爷有令,命张卫必须在河北各郡米教分会处,设立靖民监。”


        

“靖民监官员,据由相府指派具体人员。”


        

“张师君,下来领命罢?”


        

说最后一句话时,甄尧语气中甚至带有一丝轻蔑。


        

张卫缓缓睁开双眸,沉声说道:


        

“这不是监察,是囚笼!”


        

“此前贫道已经言明,吾米教只为引人向善,与汝相府本是井水不犯河水。”


        

“吾教众既不干扰你相府布政,但也绝不为汝相府做事!”


        

嘿~!


        

甄尧大怒,一插腰肢,戏谑地说道:


        

“我管你这那的,若无我相府首肯,汝安得在河北传教,聚纳教徒?”


        

“如今汝米教大势已成,教众百万,就得替我河北做事!”


        

“岂望置身于事外乎?”


        

张卫深吸一气,闭上双眼,不再与甄尧争论。


        

甄尧再次被无视,顿时怒不可遏,冷声道:


        

“张师君,我劝你可要谨慎考虑相爷的提议。”


        

“岂不见张角、张宝兄弟之事乎?”


        

张卫猛然睁眼,出声道:


        

“吾等又不从聚众造反,君何以论此?”


        

“不曾造反?哼!”


        

甄尧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一指底下教众,冷嘲热讽地:


        

“你瞧瞧你手下这帮人,不从事生产劳动,却聚在这里听你妖言惑众。”


        

“谁知道你是不是想要造反?”


        

这些教众都是米教的核心人选,本来就是张卫带过来的。


        

其余普通教众,根本不会投入大量时间在这里待着。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贫道当年入河北时,丞相明明已经同意,如今难道要出尔反尔?”


        

“张师君慎言呐,相爷何时出尔反尔了?”


        

“只不过是我相府觉得你有聚众造反的嫌疑,故特来查你!”


        

“我河北刚刚设好廷尉,本官就是左监。”


        

“若要逮捕你,将你下狱,那也是依法办事。”


        

“张师君其奈本官若何呀?”


        

你!!


        

张卫一时语塞,竟被怼的哑口无言。


        

“行了,我劝张师君还是省省力气吧。”


        

“汝等乃是曹操的手下败将,而曹操乃是我家相爷的手下败将。”


        

“手下败将的手下败将,还望能在我河北掀起大风大浪来不成?”


        

“实话告诉你吧,自汝等入河北以来,一举一动,都在我相府的监视之内。”


        

“既容尔曹在我河北滋蔓,我河北自有把握,覆手倾之。”


        

“劝张师君三思……”


        

“莫说甄某不近人情,我只给你一天的时间考虑。”


        

“一天之后,若是相府没听到一个满意的回答。”


        

“呵呵……”


        

甄尧又是一声冷笑。


        

“汝与汝道,皆为青史几行墨迹而已。”


        

言罢,仰头大笑而去。


        

唔!


        

“师君!师君!”


        

众教徒见张卫捂住胸口倒地,急忙将之扶住。


        

“师君,相府对我等下达了最后通牒,眼下该如何是好?”


        

“常言道,民不与官斗,我等已无汉中,不如同意河北的条件,我等也好继续在此传教。”


        

“不可!”


        

一教众当即大声反驳:


        

“汝难道忘了师君之言,一旦让河北官府插手,则米道非复米道矣!”


        

“只是其所御河北民众之棋子耳!”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是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