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 第三百六十四章 表决
夜间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留在村里的人,看见这个场面之后,顿时都出来迎接,只不过更多的人是在迎接被扛在肩上的鱼而已。


        

很多小孩子围了上去,想凑一下热闹,看能不能摸到鱼。


        

回到村之后,老支书立马就召开村里的大会,商量一下,这些鱼怎么处理好。


        

现在天气是冷,不怕变质,但是也要尽早处理。


        

听到是商量鱼怎么处理,所有人都参加。


        

“这些鱼,是想拿去卖?还是留在村里吃?”老支书看见人齐后,便直接进入主题。


        

周围的村民,听后立即争吵起来,各说各的。


        

有一部人是想拿去卖,到年底又能分到多一点钱。


        

只能说是穷怕,只要有钱就算是没有肉吃,也无所谓。


        

另外一部人就是想将鱼留在村里,这样每家每户都能分到不少,剩下就放在大饭堂里,是不是还能加一顿菜。


        

由于上一年分到不少钱,所以对于钱就没有那么看重,而且他们也相信,村里继续发展下去,到了年底,分钱的时候,肯定不会比上一年的少。


        

看见这一幕,老支书头都大,最怕就是这种意见不同的时候。


        

有时候,太过民主也不好,办事效率低。


        

一言堂有一言堂的好处。


        

没有办法,只能举手投票。


        

“赞成卖的人举手!”


        

随着老支书的话音刚落,有不少人都举起了手,甚至有些人想浑水摸鱼,直接举两只手,看能不能蒙混过关。


        

老支书便让周志明统计,看最后到底是赞成卖鱼的人多,还是留着吃的人多。


        

周志明开始统计,将那些浑水摸鱼的人给拆穿,臭骂了一顿,没有计算上去。


        

“可以放下,那赞成留在村里吃的举手。”


        

刚放下手的人,就有更多的人举手。


        

周志明立马开始下一轮的统计,一个个在数,有多少人举手。


        

经过两轮的统计之后,终于得出结果。


        

老支书见后,便说道:“经过大家的表决,少数服从多数,这些鱼留在村里。”


        

随着老支书的话音落下,赞成留在村里的人,顿时就高兴。


        

有人高兴,就有人失望,那些赞成卖的,只能默默承受。


        

老支书这时候说道:“鱼一共有2153斤,村里一共有一百户人家,就是每户分11.53斤,就是1153斤,还剩下一千斤,留在大饭堂里,给大伙是不是加菜。”


        

本来村里不足一百户的,但最近又有人分家了。


        

开枝散叶就是这么来的。


        

“这个主意,大家觉得怎么样?”


        

村民们觉得这个主意挺好,就都没有异议。


        

就在这个时候,周益民站出来:“我能说两句吗?”


        

他也没想到,那条暗河能有鱼冒出来,而且还这么大的。暗河有鱼,前世他也见过,但都是些小鱼。


        

在场的人都有点懵,没有想到周益民会站起来。


        

周益民在村里的地位非常的特殊。


        

老支书连忙询问:“益民,难道你是有更好的分配办法?”


        

他也知道周益民时常有不一样的想法,要是换做是其他人的话,早就一巴掌拍下去,叫他回家冷静、冷静。


        

“其实我想购买一点,可以吧?”周益民将自己的想法给说出来。


        

在场的人听到后,都松了一口气,原来这样。


        

“益民,你要多少?直接拿回去就好了,还买什么?”有人表示道。


        

“是呀!上一年,你可没少帮村里。”


        

“就是点鱼而已,要不是益民,就没有水库,也就没有暗河,更没有这鱼。”


        

……


        

一时间,大家拎得很清,知道他们能有现在的生活,全靠周益民。


        

周益民摇头:“我也是拿去送人的,还是给钱吧!如果是我自己家吃,那我不跟大家客气。”


        

老支书想了想,询问道:“益民,你想买多少?”


        

这是益民为数不多的一次向村里提出要求,肯定是不能拒绝,就算是说送都行,更别说现在是买。


        

“不多,两百三十斤,一斤按五毛钱的价格来。”周益民并不是小气的人。


        

现在的鱼价大概是在两毛到五毛左右,他直接按照最高的价格来,免得为了这点小钱,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


        

老支书听到这个价格后,立马道:“这个价格太高了。”


        

“益民,村里也不能沾你便宜。”老支书随即解释道。


        

村民们也纷纷附和,五毛钱一斤,确实是村里占便宜了。


        

以前村里困难,占了也就占了。但现在村里好起来,就不能再这样,人家会戳脊梁骨的,说他们村的人占便宜没够。


        

之前,益民出差的那段时间,村里还专门开过一个会,讨论了这个事。


        

等村子的情况好转,就要慢慢还益民的人情。


        

总之,现在周益民的一句话比老支书他们还要管用。整个周家庄,都以周益民的意志运转的。


        

哪怕周益民在村里娶几个老婆,也绝对没人往外多说一句。估计就是杀了人,也有人出来顶替。


        

这大半年来,周益民在周家庄的经营不是白费的。


        

“现在市场价是两毛钱一斤,两百三十斤就是四十六块。”


        

周益民本来想反驳,但是没有用,老支书的态度十分强硬,要是高于这个价格,那就不卖了。


        

最后没有办法,唯有按照老支书的来。


        

周益民给了村里四十六块钱,换来两百三十斤鱼。


        

看着时间不早,跟爷爷奶奶说了一声,顺便留了三十斤鱼在家里,便拉着剩下的两百斤鱼往城里赶去。


        

刚出周家庄,他就将鱼收进商店空间里。


        

周益民又不是受虐狂,有轻松的办法,为什么不用呢?


        

然后快到城里的时候,找了一个偏僻的角落,将鱼拿了出来,放在自行车后座上。


        

环顾四周,看见没有人发现之后,便往四合院里骑去。


        

不一会,他就回到四合院,大鹏和李友德两人刚想出去,就看见载着这么多东西的周益民,急忙上前帮忙。


        

“益民,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么重?”


        

周益民毫不在意解释:“两百斤鱼,当然重。”


        

如果他们这大半年来帮助周益民出货,估计都会被这么多鱼给震惊到,在周益民的嘴里说出来,两百斤鱼,就好像是两斤白菜一样。


        

不过,现在的他们已经波澜不惊。


        

见过大世面的,就是不一样。


        

多两人帮忙就是快,不一会就将鱼搬回院子里去。


        

周益民首先去找了一大爷,发现还没有下班回来,然后就跟一大妈说:“等一大爷下班,麻烦跟他说一下,我找他。”


        

“好的,益民。”一大妈一口答应下来。


        

随后跟大鹏三人将鱼半斤屋里去。


        

“你们想要多少?”


        

大鹏和李友德,思考一下后:“十斤吧!”


        

他们也知道,这些鱼估计是卖给四合院里的人,他们也不好一下子拿太多,而且这段时间帮忙周益民出货,家里的伙食比之前,好的不是一星半点,所以鱼的吸引力就没有那么大。


        

周益民点头,从两百斤鱼里挑了几条大一点,一条起码有四五斤重,一人给了三条,绝对超过了十斤。


        

本来李友德和大鹏想给钱,直接被周益民给赶走,他接下来还要给张叔家里送,还有李姨家也不能少。


        

以后肯少不了麻烦别人,所以适当稳固关系还是有必要的。


        

周益民一家挑了三条大鱼,并没有比刚才大鹏他们的鱼小,隐隐还有点超出。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是作者:影子狸花猫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