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 第十七章 出水了
夜间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在几个庄稼汉的轮流努力下,一个小时左右,就钻下七八米深。


        

“看,没有水吧?”有人开始马后炮。


        

打井要是那么容易,他们早就搞多几口井了,还愁没有水用?也不至于跟别的村子抢水打起来。


        

“位置应该不行。”


        

“不是位置的问题,现在干旱,没看到我们原来的水井都没有水了吗?”


        

……


        

周益民就没指望七八米深能钻出水来,村里原来的那口井,好像就是八米深吧?只是井比较大,可以两三个人围着水井同时打水。


        

既然那口井都干了,说明地下水位比那口井还要低。


        

所以,得继续往下钻。


        

周益民和老支书没喊停,操纵钻杆的人自然也就继续干下去。


        

老支书还是没忍住心中的疑惑。


        

“益民呀!钻这么小,就算钻出水,怎么提上来?”


        

那么小的洞,恐怕也就只有茶缸子能放下去吧?这也很不方便呀?


        

而周益民一开始说的水泵,他们村都没电,真的行吗?


        

“是呀!要我说,就别费那力气了。”


        

周益民的爷爷朝那些“唱反调”的人瞪眼睛:“你们懂个屁,一个个文盲,字都看不明白几个,我家益民既然这么做,就肯定有办法将水弄上来。”


        

咋还人身攻击了呢?


        

大家伙很郁闷,但碍于周益民的爷爷辈分高,他们没有顶嘴。


        

周益民笑着解释:“我要打的是压水井,只要钻出水来,将那些安装上去,在上面用手压几下,就能将水压上来,你们到时候就知道了。”


        

具体的原理,周益民没有详细说,说了也是白说。


        

他三叔也对那些人不屑道:“说了你们也不懂,问那么多干什么?”


        

其他人无语,搞得好像你懂一样。


        

搁这里鄙视谁呢?


        

9米


        

10米


        

还没有水。


        

钻杆越往下钻,大家越感到吃力。


        

正当有人又要扰乱军心之际,忽然钻到地下水了。


        

“有水了,有水了。”


        

“还真是,益民是怎么知道那有水的?给村里也找找,我们挖便是。”


        

“要我说,就在这里挖大点,代替原来的那口井。”


        

……


        

没等周益民的爷爷发火,老支书就呵斥:“都给老子闭嘴,轮得到你们说话吗?”


        

人家刚钻出水来,你们就惦记上,泥人都有火呀!


        

再说,不要忘了,他们村能渡过难关,还多得周益民。你们呢!想把人家刚钻出水的井收归公有?


        

“老支书,我先把话说到前头呀!这口压水井,是为了方便我爷爷奶奶用水打的,可没用到村里的资源,就连打井的这块地,都是我家的菜园子。”周益民开口道。


        

要是有人觉得他好欺负,那就找错人了。


        

本来嘛!只要不影响他爷爷奶奶用水,别人其他时间来打点水,是没问题的。


        

可你们要这样说,那不好意思了。


        

老支书点头:“嗯!我明白,放心吧!这是你家的私井,没人能指手画脚。哪家有意见,我会找他们谈话的。”


        

开什么玩笑?


        

得罪谁也别得罪周益民呀!


        

以后还要不要吃饭?


        

而且,人家自己在家附近打的井,关你们什么事?这年头,一口井可是一个家庭的重要财产,家里有一口私井,那是相当有面子的事情。


        

谁愿意无偿拿出来公用?


        

简直毫无道理。


        

老爷子看向刚才说话的那家伙,阴测测地说道:“你老子,甚至你爷爷在我面前都不敢放肆,你胆子挺大嘛!很好。”


        

那家伙这才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脸都白了。


        

支支吾吾地解释,是自己一时心直口快,没有别的意思等等。


        

周益民的爷爷哪管这些?打定主意,晚点找他家长“聊聊天”。


        

“三叔,你们继续往下钻,还不够深。”周益民见三叔想要打人,连忙给他分派任务。


        

打人没必要,一个村的。


        

那家伙或许是有点小心思,但有了这番警告就足够。如果还是不识相,没事找事的话,就别怪他了。


        

有了这番敲打,相信以后也能省去不少麻烦。


        

三叔故意往那家伙踢了一块泥,才继续干活。


        

那家伙没好意思待下去,灰溜溜走了。


        

其他人则是纷纷安抚周益民,说几句刚才那家伙的不是,态度明显偏向了周益民。


        

一直钻到14米左右,地下水稍微往上冒,但水压不够,没能冒出钻孔口。周益民指挥大家做事,顺着打好的井孔放塑料管,安上井头。


        

井头是用一节直径大约10公分的铁管子做的,里边有个活塞杆,与加力把连接,活塞是橡胶的。


        

“这就行了?”


        

周益民没回答,手握着加力把,开始上下压。


        

压了不到十下,浑浊的水从井头的铁管子流出来。


        

在场的人,包括老支书都瞪大眼睛,有些兴奋,太神奇了。


        

“拿桶来,别浪费。”老支书喊道。


        

周益民将位置让给三叔,跟他说道:“三叔,你继续压,一直到它出清水为止。”


        

“好咧!让我来。”


        

三叔往手上吐了一口唾沫,双手搓了搓,然后接过加力把,按照刚才侄子压水的频率上下摇。


        

这不比去那口泉挑水更加便捷?


        

其他人也想试试,感觉很好玩。于是,他们轮流压水,压出来的水用桶装着,马上有人挑去浇田。


        

大约二十分钟左右,压出来的终于是清水了。


        

“可以了。”周益民喊道。


        

此时,大半个村子的人都来围观。


        

他们都是头一回见这样的水井,看向周益民的爷爷、奶奶,满眼羡慕。


        

当然头一回见呀!这种压水井,是八、九十年代才流行开来的。那时候,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这样一个压水井。


        

村里其他老头老太太得知这口压水井是周益民为了方便自己爷爷奶奶用水而打的,纷纷称赞周益民有孝心。


        

别人家的孙子呀!


        

看自己家的,个个歪瓜裂枣,还没心没肺的样子,就气不打一处来。


        

老支书凑过来,问道:“益民,那些零件花了多少钱?”


        

见周益民真的打出水来,他心里就开始琢磨,在村里再打几个,方便灌溉。否则,靠着那口泉浇地,效率太低了。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是作者:影子狸花猫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