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 第五百九十五章 最大的麻烦,就是懒
夜间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小海子有鱼,大海子同样有鱼。


        

一年多前大海子里水被放干,大鱼几乎被逮完,参与的人收获都很大。


        

但实际上人们逮走的鱼只是占了一小半,更多的鱼随着庞大的水流去往了下游的三个水库。


        

等夏天放水的时候,这些鱼又顺着水流游了上来,来到了大海子里。


        

李龙其实原本想着如果小海子里鱼不够多的话,那就去大海子下网。


        

对,冰下下网。


        

先砸个冰窟窿,把粘网放进去,然后再隔几米砸个冰窟窿,把网穿过来,一直到把网放完。


        

冰窟窿不好砸,但既然领了任务,就得想办法完成。


        

砸冰窟窿虽然累,但在冰下下网收获也是很大的。一条网放一晚上,差不多能逮到六七十公斤以上的鱼。


        

如果只放大眼网,四五指以上的那种,那么完成任务就会很快。


        

当然这也需要技术。


        

后世那种可以在水下牵网跑的放网器当然先进,可惜现在没有。


        

所以只能用原始的手段在冰窟窿里下网。


        

李龙原本打算如果小海子的鱼不够,他就去大海子再开个洞,然后放网捞大鱼,但眼下看来,应该是用不着了。


        

手里感觉很沉,他一边上了冰面一边把抄网提了起来,这网底子里除了有七八条大大小小的鲫鱼外,还有一条红头红尾看着极漂亮的大鲤鱼。


        

“嘿,这鱼漂亮!”李青侠高声赞着,“怕不得有个三四公斤?”


        

在北疆时间长了,老爷子也已经开始用公斤来论重量了。


        

没办法,去卖鱼,你说斤,那石城的老兵团们还不乐意哩。


        

大鲤鱼在网里挣扎着,那尾巴拍着水啪啪作响,李龙一用力把鱼给抄了出来。


        

也就是冬天,它因为水温体力没跟上,这要是夏天,这么大的鱼在这抄网里,怕不一尾巴就能把网打烂!


        

把大鲤鱼甩在岸上,李龙又把抄网反了个个,把里面的小鲫鱼也都甩出来,然后再到冰窟窿那里,开始探网。


        

陶大强听到动静过来,看着冰面上还在扑腾的大鲤鱼,赞叹着:


        

“嘿,龙哥利害,这劲头也好,这么大的鲤鱼,俺弄了好些天都没碰到!”


        

李龙笑笑说:


        

“运气好,碰上了。看来这小海子里大鱼还不少哩。”


        

“嗯,这两天比前两天好些,大鱼也多了。”陶大强聊了几句,又过去抄鱼了。


        

冬天大多数人都猫冬了。


        

其实李龙把消息散出去,他自然不可能就收这几家的鱼。只要有人在小海子上砸冰窟窿逮鱼,只要往他这里送合适的鱼,他肯定是收的。


        

但咋说着,许多农民也有个根子上的毛病,有了吃的喝的,大冬天就懒得出来活动。


        

哪怕知道一天砸冰窟窿掏鱼,都不用去街上叫卖,只要送到李龙这里,就能拿到五块十块的。


        

比工人挣的都多。


        

但就是懒得干。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三四十年后,许多人在网上问,为啥看到北疆、内蒙,雪区出去打工的人少呢?


        

内地农村地少,青壮都出去打工了。北疆这一片,除了零几年有那么一段时间,有一批出去打工,村子里年轻人比较少。


        

但后来大多都回来了。


        

当然大学考出去的除外。


        

那些回来的,大多还是因为自家有地,几十亩地,改滴灌后,一年怎么也能弄个几万,年景好的时候弄个十来万不成问题。


        

有魄力的在地价低的时候多承包一些,直接弄个几十万也正常。


        

打工呢?两三千块钱的工资,挣的不够房租水电费伙食费的,干两年发现不对,干脆不干了。


        

所以呢,说好听点是知足常乐,说难听点是不思进取。


        

比如现在,陶大强、梁大成他们砸冰窟窿逮鱼,每天能挣几块十几块,运气好了能挣个二十几块。


        

村子里门市部里绝对有人说酸话,说还不如秋天扎苇子夏天编抬把子。


        

问题那个活他一年就那么几回啊。


        

眼下一天能挣几块钱就已经是很厉害了。工人平均下来才挣一天一两块钱而已。


        

懒,给自己找借口。有饭吃,能吃饱了,加上李龙的活让他们挣了点钱,生活不那么紧张了,那就觉得挺好,冬天就不想动了。


        

毕竟外面可冷啊。


        

上次去打猎,陶大强说的那就是真心话。


        

想过好日子,还不想下苦,那就只能企求老天给好运气给好机会了。


        

就跟中彩票一样。


        

李龙又抄了几网,抄到了一条一公斤多的五道黑,还有两条鲢子,剩下的都是小鱼。


        

明显感觉这鱼是没去年前年多了。


        

这也正常,一年四季的捞,那鱼长的再快,也抵不上捞的速度。


        

他起来换大哥李建国。李建国不换陶大强,主要还是因为陶大强要挣钱。李家三个在这里捞,怎么算都行,不要钱也行。


        

陶大强那边人家是要挣钱的。至于休息,捞累了自己就会休息。


        

再当自己人,也不能和家人一个样。


        

陶大强也明白,他捞的鱼也分成了两堆。一堆是准备交给李龙的,一堆是拿回家留着慢慢吃的。


        

炖鱼汤无论是对生了孩子的女人,还是对孩子都有好处,都是极富营养的。至少在这个年代,人们是这样理解的。


        

家里不怎么缺肉吃,但大冬天能吃点鲜鱼自然更好。


        

陶大强因为有了女儿,不想远离,在小海子逮鱼是正合适的。


        

他的计划是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至少弄到两百公斤以后上的大鱼,挣两百块钱再说。


        

李龙换大哥李建国去捞鱼的时候,李青侠已经弄来了一堆毛苇子,李龙便掏出打火机把火点了起来。


        

毛苇子烧起来的时候很快就把下面的雪给热化了,露出了晶莹的冰面。


        

冰化不了多少。热量在冰面上传导的快,毛苇子的火烧起来到成一堆热灰的时候,冰面才化了一点点。


        

太阳升不起来,到中午的时分才在南面两竿子高,比在夏天能升到头顶差远了。


        

李家三个开始收拾着鱼准备回去吃饭。李龙喊了陶大强一声,陶大强也跟着开始收拾。


        

看看两个袋子,李龙大概估计了一下,自己这边小鱼差不多有个七八公斤,大鱼也就十二三公斤。


        

那条大鲤鱼得刨出去,李龙的意思是这货太大,卖掉划不来,不如自己一家人吃了。


        

最好就是过年吃团圆饭的时候吃,吉利,喜庆。


        

李青侠直接赞同,李建国是无所谓的。他不太讲究这个。自从和其他人一起把这村子建起来后,他就不怎么相信那些东西了。


        

幸福是双手干出来的。


        

陶大强收拾了一下,鱼货数量比李家少差不多一半,一上午大鱼能卖六七块钱?


        

也行了。


        

看李家人和陶大强都走了,其他地方的那些人也开始收拾东西。


        

“小龙,现在就把鱼送你家吗?”有人高声喊。


        

“行啊,现在送过来,我现在就称,你们现在就能拿钱。”李龙笑着说。


        

“行,我们马上收拾,这就给你把鱼送过去!”


        

李龙和李建国背着口袋,李青侠在后面拿着抄网,活像打了胜仗的大将军。


        

三个人到了居民点,李龙先去把自己家屋子的闲房子打开。


        

大哥家那边是没地方了。自家院子的雪清干净了,闲房子里凉,刚好可以放这些鱼。


        

塑料布是现成的,秤也有。他先把塑料布拿到外面,把那些大鱼倒在塑料子上,摆开,然后就等着其他人过来。


        

最先过来的是陶大强,李龙给他称了一下。


        

陶大强还有些不好意思,连说随便称一下就行了,零头不要了。


        

李龙给他反向抹了个零,六公斤六,给了七块钱。


        

“赶紧回去,小鱼捏了中午还能熬个汤,吃饱点儿。”李龙笑着说。


        

今时不同往日,陶建设已经不再偏向大儿子,陶大强也娶了媳妇,不好再把他留着吃午饭了。


        

接下来是梁大成,他的收获不错,李龙称完给了他十块钱。


        

后面还有三家,多的有七八公斤,少的就三公斤多点儿。


        

李龙都一个个称过,当场付了钱。


        

等人走了,李龙发现最开始自己倒的大鱼也冻上了。


        

他用塑料布一兜,拿回到了闲房子。


        

主卧那边炉子架着,里面的炭火红红的,这火是烤肉最好的火,无烟,温度也足够高。


        

李龙给里面加了一炉子炭,然后用煤沫子压上,准备呆会儿在大哥那边吃完饭,回来在这里休息一会儿。


        

陶大强背着口袋提着抄网匆匆往回赶,他有些后悔,应该把自行车骑过来放在李家,这样自己就能早点回家了。


        

回到家里的时候,陶大强看到老爹陶建设正在院子里等着他,看到陶大强回来,陶建设点点头,转身往屋子里走。


        

嗯,开春就得盖房子了。


        

陶大心头闪了个念头,然后就把抄网立在门边,提着盛鱼的口袋进了屋子。


        

饭香味儿飘满屋子,孩子偶尔的“婴语”虽然听不懂,但陶大强心里顿时就充满了幸福。


        

看到陶大强回来,杨苹苹把锅里的菜盛了出来,中午饭的米饭,炒了两个菜,份量都挺大。


        

一家人吃饭。孩子躺在炕上,自己抱着一个布老虎在那里玩着,偶尔叫一声,还挺乖。


        

布老虎是陶大强的岳母给做的,不是特别像,但孩子很喜欢。


        

三个人正吃着,外面传来了人脚步声,和跺雪的声音。


        

随后门被推开,陶大强看过去,来是是他的大哥陶大勇。


        

“吃饭哩?”陶大勇笑着问道。


        

“大哥,你吃了没?一块?”杨苹苹站起来问道。


        

“吃过了吃过了。”陶大勇急忙摆手,“你们吃你们的,我就坐儿。”


        

他坐在火墙边上,没敢往炕边上去。


        

陶建设看他还知道不敢把寒气往孩子身边带,脸色便缓和下来。


        

“大哥有事?”陶大强问了一句。


        

“嗯,……那个,我听说李龙回来了,你们中午逮鱼,大的就直接卖给他了,他给现钱了木?”


        

“给了。”陶大强说道,“一块钱一公斤,当场就给了。好几家逮的大鱼都卖给他了。”


        

“那大强,你看,我能和你搭伙干不?”陶大勇犹豫了一下,终究把事说了出来,“我想着呆在家里也没啥事,和那些人在门市部谝传子也没啥出息,还不如去逮鱼哩。


        

能逮着大的那就卖钱,逮不着大的,小的也能吃不是吗?”


        

“那是这个道理。”陶大强点头,“你准备咋搭伙?”


        

他这么一问,把陶大勇给问愣了。


        

“那……我听你的。”陶大勇想了想,最终说道,“干这活你有经验,你说咋弄就咋弄。”


        

陶建设嘴角翘了翘。


        

能抛下当哥的面子,跟着弟弟干,自己的这个大儿子,还行。


        

其实秋天陶大勇从李家拿到了打瓜种子,虽然是瘪的,但实际上能出苗,他就已经有心要改了。


        

以前那种日子,在大锅饭的时候混一下行还,在这年头,就只能越过越不好,吃饱没问题,但日子肯定是会被落下的。


        

想想以前,没结婚那时,陶大勇也算队上一个热血青年了。干活并不比别人差,种地也是一把好手。


        

怎么就过成这样了呢?


        

说媳妇不好?那也有自己耳根子软的毛病。


        

如果自己有主见,媳妇能拧过自己去?


        

这两个月他一直就在想着,眼看着弟弟那边日子过的越来越好,陶大勇觉得自己以前真是有点混账。


        

那就好好过吧。


        

陶大强、梁大成等人被李龙点着逮鱼,有人羡慕,有人说酸话。


        

陶大勇就是那个比较羡慕的。弟弟憨厚,但交了个好朋友。李龙能带着弟弟赚钱发财,那是弟弟的福气。


        

队里冬天还能挣上钱的有几个?


        

他心有不甘,但没那福气。但想想其他人砸冰窟窿都是父子、兄弟,凭啥自己就不能去呢?


        

厚着脸皮求一回弟弟又咋啦?自家人,不丢人!


        

所以陶大勇过来了,而且能把话放那里,一切听陶大强的,那真就是拉下面子准备好好挣钱过日子了。


        

陶大强听了也有些意外,随后他便说道:


        

“从明天开始吧。明天一早你过来,家里还有个抄网,呆会你拿回去,把把子收拾一下。


        

明天咱们有一个冰窟窿,那是我和李家老爷子一起砸的。到时看,如果冰窟窿不够,咱们就再砸一个。”


        

“行,我听你的。”陶大勇使劲的点头。


        

有了这个表态,陶家人都挺满意。


        

吃过饭杨苹苹小声问陶大强:


        

“大强,那我弟能不能过来一起干?”


        

“行吧。”陶大强想想,给解释了一下,“你看啊,小海子是咱们队上的,按理说其他队里人过来,那是要被撵跑的。


        

不过呢,你弟跟着我一块干,钱算总的,后面我再给分,那就没问题。”


        

“那行,晚上你回来看着孩子的时候,我回去问一声。”杨苹苹说道,“他要能来最好,总比天天在家里打牌好。”


        

“嗯。”陶大强应了一声,穿好大衣,出门提着抄网,骑上自行车往李家而去。


        

李龙这时候已经在自己房子卧室里躺着休息了。


        

冬天不可能晒被子,所以自己目前靠的被子没有阳光的味道。但屋子里很暖和,没有潮气。应该是每天都有架炉子,所以才会这样。


        

李龙感觉很舒服,他甚至都不想起身去小海子,直到李建国和李青侠在外面喊着,李龙才不得不起来。


        

午后无风,刚适合逮鱼。李龙披着大衣提着袋子跟着李建国和李青侠走。前面看有人,后面也有人。


        

“大强已经过去了,自行车放你哥院子了。”李青侠边走边说,“明天他哥一块抄鱼,以后人可能会越来越多。”


        

“那多了好啊。”李龙边走边说,“多了我这任务就好完成了。”


        

“收够了咋办?”李青侠继续问。


        

“收够了他们要还往我这里送,那咱们就拉着去石城卖啊。那时候快过年了,市场里肯定缺鱼,想买的也多,咱就可以卖个好价钱了。”


        

“行哩。”李青侠乐了。


        

不光要逮鱼,还要有收获,这才有满足感。


        

下午抄的鱼比上午还多一些。因为中午冰窟窿休息了,鱼便都聚拢过来,下午刚一开始抄鱼,几乎网网都有大鱼。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李家三人便往回走,回到院子里,梁月梅已经把鱼汤烧好了。


        

李龙先是等着把其他人送来的鱼称了,钱付了之后,才把这边门锁上,过去大哥院子里喝了鱼汤,然后开着吉普车往回走。


        

跟着吉普车带回去的,还有大嫂和老娘已经开剥好的三四公斤小鲫鱼。


        

那条大红鲤鱼也已经掏空了肚子冻了起来,准备过年吃。


        

后面还能不能捞到这么大的鱼不说,反正先留着吧。


        

眼下在小海子逮鱼的人,已经比去年多不少了。陶大勇再加入,那就更多了。


        

李龙倒是挺开心的,大家知道主动逮鱼挣钱,这观念已经比其他村子里的人要强多了。


        

总不能一直让自己带着往前走吧,得有点主观能动性。


        

许三多是把史今快拖死才会主动前进的,李龙可不想让村里人最后耗到自己没精气神了。


        

想富,终究还得靠自己努力。


        

别人给机会,总得伸手去抓吧?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是作者:羁中马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